Page 112 - 梁文燕紀念中學(沙田)-青苗文集
P. 112
梁文燕紀念中學(沙田)
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
5C 何雪微
「第一」和「最後」是指排列次序的先後。人的一生中總會有經歷排序
的時候,尤其在求學時期必然會遇到考試、比賽等的事情。「第一」在各項
能力的較量中是能力最高的一位。相反,「最後」可以理解為競賽中能力最
低者。「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是對個人角色的定位而言,如在較量中,
不求勝利,但也不是最差的一位;在組織中,不作主席,但也不是最卑微的
人物。可是這種明哲保身的中庸之道的處世態度,我並不認同,因為這會令
人不思進取,欠缺承擔,社會有太多這樣的人也難求突破和進步。
雖則上述這種處世態度對於自身及社會帶來莫大傷害,但無可否認也有
其好處,所以會有那麼多人接受或稱許。
首先,這種態度能夠帶給人一時的滿足感。要知道第一是很難做到的,
所以對於很多人來說,拿不到第一也不會沮喪。但「最後」這個名詞扣在每
個人身上也會感到不高興,因為「最後」代表最差的一位。然而,「不做最
後」會帶給人一種的滿足感,即使名次並不是很高,但每一想到在自己的後
面仍然有一堆人,自己就會變得心安理得,更加可以嘲笑在其後面的人。跟
隨他人步伐,又不至於落後於人,以致變得不合群,乃最輕鬆的處世之道。
可是,若然個個如此,哪世間還有突破發展可言嗎?
「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的大害之一,乃眾人難以尋求進取。「第一」
和「最後」之間隔了很遠,你拿第二和拿第十幾名也不是第一,同時亦不是
最後,徘徊在中游的人很容易得到滿足,於是便安於現狀,不努力往上爬。
然而他們這種態度會令其變得不思進取,將來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上,只會遭
人比下去,甚至最終會被淘汰。
其次,「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會令人欠缺承擔。要知這處世之道蔓
延下去,會令眾人皆不敢領先,也不敢殿後,終究引來了不負責任之惡果。
明哲保身的中庸之道會令人產生一種保守的性格,與他無相關的事他不會多
做多理,在需要負責任的時候大多只會設法逃避,因而養成欠缺承擔的缺點。
總的來說,「不做第一,也不做最後」是一種明哲保身的所謂中庸之道
的處世態度,這會令人有滿足感,但只是一時的滿足或自我感覺良好,長遠
來說,它對於各方面都有深遠的負面影響,甚至使社會發展倒退。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