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7 - 梁文燕紀念中學(沙田)-青苗文集
P. 97

青苗創作集



                                      論快樂

                                                                 4D 葉曉琳


             香港是個科技發達的地方,物質生活十分富庶,可是在多個國際性調查
          中,「快樂指數」的排名並不高。有人認為富庶的物質生活反令人難以快樂;
          也有人認為富庶的物質生活是快樂的基礎。而我較認同前者的看法。
             快樂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心情,人們往往都渴望快樂一直存在自
          己生命中每個角落。這樣看來,就算出生於貧困的家庭中,人生亦可以是多
          姿多彩的。而我為什麼認為有了高的物質生活的人反而不快樂呢?這或許就
          好比當一個人花掉很多錢,包下整個遊樂場,而他這行為也許是想一人獨享
          快樂,可以在遊樂場裏想玩甚麼就玩甚麼,不會因人多而浪費時間去排隊。
          但是,在只有自己孤身一人的遊樂場中,會不會只是多了一種寂寞感呢?而
          我相信這感覺絕對會吞噬一切快樂的感覺。相反,在一個貧窮的家庭中,假
          設有天中獎,有機會與家人去遊樂場一天遊,我想他們的欣喜絕不比有能力
          天天去遊樂場玩的富家子弟小。人們常說,錢不是萬能,但沒錢就萬萬不能。
          由這句話就可看出,人們對錢的渴望很強,但往往快樂便在人們盲目追求無
          止境的金錢物質中被拋棄。
             擁有富庶的物質的人或許比起窮人來說,想買到什麼奢侈的東西都輕而易
          舉,而窮人如果得到一樣價值上百的東西早已開心得不得了。就是因為對窮人
          來說,那些東西來之不易,所以懂得滿足和珍惜,但對富人來說,那些東西只
          要想要就可得到,對滿足和快樂感早就麻木了。所以,在富庶的物質生活裏,
          越難感到快樂。
             在香港這個繁華的都市中,人們每天都以快生活的形式生活著。人們為
          了追求金錢物質也願「做牛做馬」,少了與家人之間相處的時間外,太多人
          的人際關係也都以錢和物質掛鈎,而並非源自心靈的,那些快樂其實早就在
          每天都車水馬龍的上班路上,漸漸被磨滅。在人來人往的路上,人們只會拖
          著被疲倦纏繞的身軀,繼續麻木地過着每天都差不多的刻板日子。
             還記得:曾經看過內地一檔叫《變形記》的真人秀節目,而這些節目大
          多都是得到富家的家長報名,只為改變自己子女的叛逆行為。我印象最深刻
          的就是有位男孩說的一句話:「以前我家很窮,父母和我住在破爛不堪的小
          房子裏。雖然現在有錢了,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但我現在寧願回到以前,因
          為那時候父母會常常陪在我身邊,生日也會陪我過,而不是只拿錢敷衍我。」
          這男孩之所以會這樣說,我想只是表達了他內心的孤單及他所以變得叛逆的
          理由,就只是希望得到父母的真正關心。照這樣看來,生活在富庶的環境中,
          難以得到真正的快樂,反而只會是多了被這種生活隱藏住的難過和寂寞。
             而基於這些理由,我認同富庶的物質生活反令人難以快樂,而這種生活
          所得到的痛苦更可能多於所得到的快樂。
                                          95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