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香港普通話研習社科技創意小學(20周年紀念特刊)
P. 30

校董獻辭
                                                  校董獻辭





                                           我校是怎樣辦起來的?
                                           我校是怎樣辦起來的?

                                                                                                     冼錦維
                                                                                      本校建校委員會委員
                                                                                   本校第一屆校董會主席
                                                                      香港普通話研習社多屆理事會主席


                       沒有中國的改革開放,就沒有香港的普通話熱
                  潮;沒有香港回歸祖國懷抱,就沒有香港普通話研習
                  社科技創意小學的創立!


                       香港普通話研習社在1976年成立後,我們到處
                  辦班、辦活動,學員中有不少從事中國貿易,在北
                  京、上海和廣州都幾乎可以成立「同學會」。每逢
                  春、秋兩季交易會、展覽會,讀過本社速成課程的同
                  學,都蜂擁而至,為中港改革開放的大潮,起了推動
                  作用。這時候,香港政府依然紋風不動,各大學也只
                  是聊備一格的每年開辦一兩個普通話班,對中國大地
                  的湧動表現得很冷漠。
                                                                              冼錦維校董與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先生
     29                                                                       冼錦維校董與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先生
                                                                                          攝於北京
                                                                                          攝於北京
                       1995年研習社進入了新的里程,我們終於獲批准成為非牟利慈善團體,不
                  用每年繳交利得稅(盈利其實大部分是義工的勞務),研習社可以把資源更好的
                  用在擴展校舍、聘請老師和社會推廣普通話活動。



                       1997年香港回歸,研習社的「推普」工作迎來了春天。中央電視台為我們
                  拍攝了專訪,特區政府也開始關注普通話的發展。我們聯合了教聯會、教師中
                  心、香港電台普通話台、教育學院畢業同學會、津貼小學議會和津貼中學議會等
                  各團體,主辦了幾屆「學校普通話節」,語常會也開始贊助、教育署官員也出席
                  支持了。



                       香港在這十多年來培養了很多普通話老師,但總是不見普通話學校的出現。
                  教育界還是猶豫和懷疑,大家認為「最怕廣東人說普通話」,又怎能用普通話教
                  中小學呢?我們跟國內接觸頻密、交流不斷,老師們大部分來自國內,都知道這
                  沒有問題。全國各地說不同方言的人都可以接受普通話教學,台灣人改用國語也
                  能人才輩出,難道只有香港人不能用普通話來學習嗎?我們就讓研習社打破這個
                  「緊箍咒」吧!



                       於是我們在1998年成立了「普通話小學籌辦委員會」,翌年委任校董會,
                  並提交申辦小學計畫書。經過譚兆璋代表本社與教育署和教育統籌委員會的多番
                  周旋,辦校終於獲批准了,地點卻遠在新開發的天水圍區。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