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香港普通話研習社科技創意小學(20周年紀念特刊)
P. 31
建校委員會隨即成立,由譚兆璋(銀行家、研習社創辦人)任主席,委員
有姚德懷(香港大學教授、研習社註冊創辦人)、許耀賜(中學校長、研習社創
辦人)、陳培佳(教育大學教授、陶行知教育學會理事)、楊建明(香港大學教
授)、曾鉅桓(小學副校長、名畫家)、關俊棠(神職人員、德育專家)和本人
(中學普通話科主任、研習社註冊創辦人)。譚提出科技和創意的理念,要把小
學辦成新時代的標兵,要求學生「一人一電腦」和「一人一體藝」,緊貼科技創
意,成為新一代具國家情懷、通曉國家語言(也不忽略英語)的學子。
當年研習社申請開辦學校,要向教育署繳付開辦費150萬元。另外,連同
「一人一電腦」、建設電腦網路、招聘、宣傳、職員薪金等的支出,建校經費共
需500多萬元。大家本來信心十足的以網路眾籌來籌集經費,可惜因科網熱潮爆
破,科技產業蕭條,我們的眾籌計劃失敗了!
這時候研習社毅然決定擔負起龐大的財政壓力,以物業抵押向銀行貸款,獨
力承擔所有開辦費用,讓建校如期進行。經費雖然解決了,但在聘請員工方面,
面對困難不小:學校地點偏遠,交通不便,而且我們要求以普通話教學,因此應
聘的教師不多,最後只有40%的老師符合普通話教學資格,60%有待進修訓練。
這其實早就在我們預料之內,國內多年前也是這樣走過來的!
30
研習社在建校完成後,委任了第一屆創校校董會,由本人出任主席,陳培佳
博士出任校監,其他成員包括原建校委員姚德懷、楊建明、曾鉅桓、關俊棠,並
新增了三位新的校董:趙任和(校董會司庫)、梁兆棠(小學校長、教師中心主
席)和林超英(時任天文台長)。當然秘書則由校長唐佩慈出任。
在校董會和校長、老師們努力下,同心協力地採取漸進推動方案,不到五年
時間,所有老師都考取了「國家語委普通話水平測試」二級以上的成績,符合普
通話教學的要求。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能力很強,在老師精心的教導下,都能
愉快地在課堂上使用普通話學習,部分同學說得比老師還要標準呢!
我們的目標初見成效了!科技創意的追夢行動,在祖國高鐵遍地、北斗導航
全球、探月、探火星、探深海的刺激下,將會更加開闊!
「天下華人是一家,人人都說普通話」,願我們的教育事業能夠裝備學生,
馳騁960萬平方公里的祖國,展示自信、展現追求,貢獻社會!
錢穆教授以前說「香港只有居民教育,而沒有國民教育;只有職業教育,沒
有人才教育;只有語言教育,而沒有文化教育」的情況,將一去不復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