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1 - 梁文燕紀念中學(沙田)-青苗文集
P. 121
青苗創作集
我再望去台下,發現有一人沒有笑我,沒有對我指手劃腳。那就是允行。
他仍然保持着那一絲微笑,並對我做了個口型:「加油。」我恍然大悟,現
在同學們對我做的行為,不就是我剛才施加在允行身上的行為嗎?「己所不
欲,勿施於人」這句話我聽過很多遍,亦明白箇中道理,卻沒有知行合一,
把它實踐出來。剛才我把快樂建築於允行上,現在同學們亦如我一樣,把痛
苦施加於我身上。我現在才明白,允行的微笑是寬恕,是體諒,我感到非常
愧疚,變得無地自容。
交流會完畢後,我向允行真誠地道歉,他咧起牙齒笑着說:「不要緊。」
自此,我們成為了摯友,無所不談。
電話的短訊鈴聲把我從回憶拉回現實,原來是允行的語音短訊:「一心,
今天是校際朗誦節,你要加油呀!你一定會獲獎的,待你比賽完成後,一起
去吃炸雞吧!」允行給我溫暖的鼓勵,亦為我的心帶來一股股暖流。現在的
我不再懼怕了,我微笑着步入會場 就像允行一樣。
其實中港矛盾加劇衍生已久,皆因中港雙方持不同觀點與角度。那麼何
不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舒緩問題呢?如果人人都實踐「己所不欲,勿
施於人」,互相體諒大家,便不會有爭執出現。例如香港人責怪內地人說一
口不純正的廣東話,何不想想自己是否說一口不純正的國語呢?假若你是內
地人,你會希望因為子女爭奪權益、有「掃貨」幫補家計而被唾罵嗎?假如
你是香港人,你又願意為責罵內地人而引起社會動盪嗎?在此,我冀望各位
不但能在生活中實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更希望大家能互相體諒,共
建一個互相認知而體諒的公民社會。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