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2 - 梁文燕紀念中學(沙田)-青苗文集
P. 122

梁文燕紀念中學(沙田)



                                       偏見

                                                                 5D 王文蔚


             人類蝸居在狹小的里舍察看世界,窗縫於歲月中悄悄地積納污垢,視野
          被慢慢遮蔽。久而久之,人習慣了與骯髒的窗戶共存,誤以為世界的某個角
          落,某個身份,某個角色總是髒兮兮,卻忘不了未有潔淨心靈之窗,讓偏見
          在視野中日積月累的污垢裏滋生。故事中的母親雖然誤會了鄰居,但在孩子
          的提醒下,單位裏窗上的污跡便得以一抹而空,同時告訴我們偏見亦不難得
          到淨化和清除。
             偏見總是無聲無色地產生,人大多對自己的處世哲學滿懷自信,對於價
          值取向、主觀情感的缺失總是不以為然。然而,互相提醒卻可令心靈的窗戶
          得以恆常清洗,偏見便可於根深蒂固前被清理乾淨。俗語有云:「旁觀者清,
          當局者迷。」人與人之間互相提醒,定可攜手遠離偏見。反之,若我們縱容
          偏見的存在,任由肆意指責地蠶食下去,再難以磨滅。
             其次,客觀審辨,親身求證亦可避免一隅之見。故事中的母親誤會了鄰
          居的衣服洗得不乾淨,處事馬虎。大概母親曾聽說鄰舍之間以訛傳訛,誤以
          為對方向來行事草率,甚或衛生欠佳,繼而產生偏見。生活亦然,批評、謾
          罵、指責不絕於耳,閒話跟謠言亦得以「一傳十、十傳百」。若要摒除偏見,
          我們便要仿效故事中的女兒,親身求證問題所在,於可行的認知能力範圍內
          客觀分析,以減少妄下判斷。中國古人孔子亦曾心存偏見,認為相貌醜陋的
          弟子子羽難成大器,而未有大加栽培。可是,子羽於從師後發奮學習,更成
          為各國諸侯傳誦的賢者。若當日孔子有仔細留意子羽的學習表現及品德個性,
          定可免了「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憾事。
             此外,時刻反省,虛心處事也可消除偏見。如上文所言,偏見的形成亦
          基於過份自信,人總是相信自己的方法、習慣,觀點比別人更勝一籌。但古
          語有云:「吾日三省吾身。」我們應當先反省自己的作法是否妥當,虛心看
          待對方的審世價值,再考慮對方是否真的有所不妥,來認清事實,去除偏見。
             法國浪漫主義文學家雨果曾說過:「偏見是盜賊。」誠然,偏見偷走了
          我們的視野、目光、遠見,只遺下醜陋的足跡在世人的眼球上。若我們要奪
          回我們的目光,潔淨我們的心窗,那便要與偏見抗衡到底,讓友愛、客觀、
          反省、洗滌心窗,讓我們的視線達到陽光所及的任何角落。










                                         120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